《第13课捕蛇者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2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3.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质疑—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读为主轴:诵读——疑读——议读——品读,读懂古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教材分析教学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设疑启发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重温课文二、探疑互动通过集体集体解疑的方式,疏通文意三、解疑归类通过总结明确实词虚词朗读课文学生提出有疑难的语句,全班集体解疑,具体方法: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然后一人一句翻译课文,教师适当点拨。(一)实词总结为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写。“故为之说”。已①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疠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病,疫气。“呼嘘毒疠”。入①缴纳。“当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庐之入”。岁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害。“孰知赋敛之毒……”生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观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二)虚词总结之①的。“永州之野多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以①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四、查疑落实重点虚词:“而”字用法表并列关系:黑质而白章哀而生之乎表承接关系:得而腊之以为饵退而甘食余闻而愈悲视其缶,而吾蛇尚存表修饰关系: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哗然而骇者恂恂而起弛然而卧时而献焉熙熙而乐表转折关系:而吾以捕蛇独存而乡邻之生日蹙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乎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于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板书实词虚词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