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平阳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设计。唐朝的刘禹锡特别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1、范读2、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3、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4、齐读。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3、指名翻译。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小组讨论。1、如果给课文划分三个层次,怎样划分?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生活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情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九、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生活环境:清幽陋不交往人物:儒雅室陋生活情趣:高雅托物(陋室)言志(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教学反思】总的来说这堂课亮点不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就其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本文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上课伊始,没有直接把文言文的翻译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的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