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出师表》教学设计2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2总课时数: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教材分析教学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重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主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设疑启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出师表》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折,自从这篇表文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翻译前五段来理解这篇课文,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释义。认真听老师介绍。第一段: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引发学生对本的学习兴趣。(5分)二、探疑互动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学生讲述大意。第二段: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质疑的基础。(30分)三、解疑归类2学生讲读第3—5段。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对重点问题进行回顾,先帝一般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5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四、查疑落实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翻译句子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⑵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准确翻译有难度的句子。(5分)出师表翻译: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⑵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