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教学重点:品位语言,默写翻译。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教师: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1、翻译全文。2、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教学设计:一、介绍三峡知识,导入新课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为90公里。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二、教学新课1、检查预习①检查文学常识预习情况《水经注》是一详尽记载河流水道的地理著作,《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本书资料详备,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水经注》共计40卷,30余万字。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字善长,幽州范阳郡涿县人,著有《水经注》。②检查生字预习情况阙(quē)襄(xiāng)属(zhǔ)引漱(shù)溯(sù)曦(xī)③解释下列词语。曦:日光沿:顺流而下虽:即使溯:逆流而上自:从;如果阙:通“缺”,空缺,中断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①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读顺节奏;C、读出感情。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②整体把握A、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雄奇山——奇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险峻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水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秀——异水林寒涧肃,哀转久绝凄婉B、根据提纲试着背诵课文。3、质疑探究①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重在写水,为什么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②试背课文。4、拓展延伸:①观赏三峡图片②你能说出有关“三峡”的诗句吗?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杜甫③你能说出下面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与本文的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④歌词欣赏《三峡美》造物奇,鬼斧神工,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穷。江水滚滚山重重,千百年纵横着中华龙。白帝城,刘备托孤,义胆忠诚千古传诵。何需梦游天姥山,白骨塔神女峰绚丽奇雄。奇山异水美如画,美如画泱泱中国龙。我把三峡装在胸,骄傲自豪来铸繁荣,中国!⑤时空链节: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1992年动工伊始,历时18年,将于2009年竣工。届时,“高峡出平湖”,一座长约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峡谷型水库镶嵌在中华大地,横跨长江之上的三峡大坝,也将成为新的雄伟壮丽的景观而吸引中外游客。不过,三峡原有的自然风貌,就只能到古代名篇佳作之中去寻找了。思考:三峡大坝竣工后,文中的哪些景色将不复存在了?为什么?A、夏水襄陵,沿溯阻绝。B、回清倒影。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D、渔者的歌声。三、背诵课文。四、作业:以《美哉,三峡》为题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