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三、学习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能够熟读、背诵、翻译和理解课文,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激情展示等方法能够翻译理解课文,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五、学习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激情展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学法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七、学习程序:1、导入新课:2、简介作者和背景,3、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本课采用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4、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翻译,并在口头展示5、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理解课文,而后组内讨论进行展示。完成展示任务。在展示时,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板书方面,着重考虑五六号学生,讲解方面考虑二三四号学生,一号学生做好补充及拓展工作。6、完成背诵默写先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而后分为男女两组,先女同学读,男同学听读,后男同学读,女同学听读,加强背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背诵,因为我总觉得听要比自己读记忆效果好。7、课堂评价:由于考虑到九年级授课时间紧,所以把课堂评价工作交给学科班长及每组学科组长。八、说课综述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九、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自己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授课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授课环节比较齐全,给学生比较宽广的展示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看到成功之时,也找到了自己的授课不足:1、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不足。2、对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探讨不够,也就是说,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对话做的不够扎实。3、在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题不太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探讨;应做如下修改:一、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本文描写了什么事物?是如何描写的?(找出相关句子)三、作者有何看法?这种表达方式叫做什么?从中领略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和人生态度?针对自己在这节课上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和补救,力争把课授的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