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3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3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3
24《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过程与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教法选择: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学法引导: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课堂组织形式: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由小组长负责)二、导入: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第二段,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文学常识介绍: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2、学生对照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要求完成: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四、合作探究: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五、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会或不易理解的问题(包括难懂的生字词、文言词语、语句、文章内容等),教师主要在于导(解决学生都不会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六、学生再读并背诵。七、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八、作业:1、背诵全文。2、在《我的语文日记》里,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九、补充: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如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民等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谈谈他们的故事如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