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范进中举》(第2课时)教案一、导入展示我们在上节课分析了范进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胡屠户、众邻居、张乡绅的形象,并赏析本文的讽刺艺术。二.自主学习,分析形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三个任务。任务一:分析胡屠户的人物形象。提示:勾画描写胡屠户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语句,讨论分析胡屠户的形象。任务二:分析乡邻们的形象。提示:勾画描写邻居们言行的语句,思考范进未中举时,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邻居们有何变化?任务三:分析张乡绅的形象。提示:默读范进与张乡绅会面的内容,思考其中的称谓,以及范进得到的财富,感知其形象。预设问题:1.你觉得本文最可笑的人物是谁?他可笑在哪里?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明确: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癞蛤蟆——贤婿老爷、文曲星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言语:烂忠厚没用;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动作:横披衣服,腆着肚子;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千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性格。“攥”、“舒”、“缩”、“踹”等动词及“仅仅”、“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幅嗜钱如命、贪财虚伪的小人相。小结: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2.中举前乡邻们对范进一家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中举后,有拿鸡蛋来的,拿白酒来的,背了斗米来的,捉两只鸡来的。邻居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3.中举以后的范进终于出人头地,一扫过去的懦弱潦倒,逆来顺受,连张乡绅也来拜访他了,看看张乡绅前后有何变化?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中举前他对范进不屑一顾,其表现是“一向有失亲近”;中举后,送钱又送房子。称谓:世先生,晚生,世弟兄,弟财富:五十两银子三进三间的空房一所张乡绅是个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人。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小结: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怎么样?(极力巴结奉承)表现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冷漠无情的社会环境。三.品读课文,交流探讨品读任务一:品味范进喜极而疯的片段描写,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提示:用笔勾画出对范进“疯态”的描写,思考运用什么写法?预设问题:1.课文是如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的?明确:①语言描写:范进文中三次说“中了”,表现其梦想实现的复杂心理。②行动描写:范进四次拍手、跌倒、飞跑、踹进塘里等动作,是一种抑制不住的疯狂,是热衷功名到了极点的心理的外在流露。③神态描写:四次写范进的“笑”,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作者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醉心科举、迂腐至极的可鄙、可怜、可悲的儒生形象。在貌似客观的描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的贬斥之情。2.刻画范进喜极发疯的段落,主要运用了何种技法?品读任务二:品味语言,体会讽刺艺术的魅力。提示:找出你认为最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认真体会分析。预设示例:①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赏析:夸张的细节描写,漫画式的笔法显示了胡屠户对范进的畏惧、巴结之情。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