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当代视线》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机趣教案课前预习: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体会本单元语言的机智、有趣的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相关课程标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表达有创意。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机趣,并能写出富有机趣的文章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所谓“机趣”,就是指言语机智,智慧的显示、言说的聪明、匠心独运。具有“机趣”的言说,是读起来、听起来使你眼睛一亮,会心一笑的言说。现在,我们来感受中外名人的机趣。二、了解机趣的方法:1.幽默、讽刺、诙谐、机智、挖苦(1)讲故事:德国大诗人哥德与一位尖刻的批评家在一条小路上相遇,这位批评家傲慢地说:“我绝不给一个傻瓜让路!”而哥德却说:“而我正好相反。”说着让在了路边。(2)我们分析一下歌德的例子,歌德的回答方式使我们想到了那些词?学生的回答可概括为幽默、讽刺、诙谐、机智、挖苦等(教师板书)。(3)教师再问,歌德回答的话隐含着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可总括为一句话:你是傻瓜。(4)教师问,如果直说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学生的回答肯定会有很多种,但可归纳为不能给对方和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5)师生总结:机趣是一种给对方和受众留下想象空间的隐含表达。教师继续分析:前面说的哥德的机趣是诗人的机趣,所以它隐含的情理机智而浪漫,又带着挖苦。这种机趣,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思维一片开阔地而让其驰骋,使思想彻底地进行一次解脱与放松。三、练一练。说出下面四则故事中的机趣所在。一、牙科医生:我不得不拔掉你那颗痛牙了,但不要担心,只要5分钟就行病人:费用是多少?牙科医生:90美元。病人:90美元才干5分钟的活?牙科医生: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慢慢地拔。二、有一年夏季,解缙陪明太祖朱元璋到金水河钓鱼,不料风吹日晒一上午,竟连一条小鱼也没能钓上来。朱元璋十分生气便命解缙:“吟诗记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照实怎么记得。解缙脱口吟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心花怒放,遂赏解缙蟒蛇御带,以示嘉奖。三、小诗人看见母亲打破了鸡蛋,就说:“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了出来。四、卓别林曾设计了一个火柴盒,火柴盒上面有希特勒的背面图像,火柴皮被设计在希特勒的屁股上。以上课内练习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四、探讨文章的机趣1、说说本单元文章的机趣所在。《细菌的启示》将微不足道的细菌讲述得活灵活现且富有哲理;《保修》以出人意表的构思和表现的复沓产生的荒诞感、滑稽感,不露声色地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不知不觉而又甘心情愿地沦为商品奴隶的尴尬处境;《剃头匠》对昔日剃头匠的夸张而不失真实的称颂与对今日理发师的调侃和恶贬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表面的开心下,潜伏着一抹淡淡的怀旧的感伤。这些富含机趣的文章,本质上都是想象力的产物,使读者不由得不对作者竟然能将很平常的素材写得如此的聪明、机智,而感到印象深刻并为其所折服。2、比较《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与《细菌的启示》说说哪篇更有现场交流感。教材中所选的两篇文字,显然,《细菌的启示》更能体现口头表达的机趣,它原本就是一个“演讲”,现场感很强,口语运用得很得体、巧妙,娓娓道来,就像和听众聊天。3、好好品味《细菌的启示》,学习它的演讲“机趣”。(1)把抽象的理论科学的概念化为感性的表述。(包括讲故事、形象比喻、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的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小结: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我们一般人对于本来在那里的新鲜有趣的东西不容易‘见’着。这是什么缘故呢?不能‘见’必有所蔽。我们通常吧自己囿于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人问海边农夫称赞他门前海景美,他很羞涩地指着屋后菜园说:‘海没有什么,屋后的一园菜倒还差不多。’一园菜囿住了他,使他不能见到海景的美。”所以我们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要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