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师)课题:古诗二首(2011-12-21)主备人:杭岑课型:新授审核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案部分教学活动和思路【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邃的意境。2.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想象。3.诵读欣赏,并学会赏析诗歌。【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想象。2.诵读欣赏,并学会赏析诗歌。【学法指导】1.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自学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抄写两遍。皎皎擢札札盈盈脉脉子规2.抄写两首诗。3.把你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写下来。4.写出你的疑问:教师评价日期二、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二)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1.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2.后两句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3.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学校网址:http://www.jsyzyz.com/1扬中市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师)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赏析:1.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2.赏析“擢”、“弄”的妙处。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3.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4.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顾城《远和近》。近在咫尺却如在天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比较《天上的街市》有关的语句,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儿却表现了织女不能与牛郎相见的痛苦。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5.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6.体会叠词的运用的妙处。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皎皎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皎皎”既表现星的明亮,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真称得上“一字千金”。“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