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预习环节: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几句写景诗句。二、了解作者作品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现存为节文。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遂延入朝。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三、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韵柯飘荡轩邈泠嘤缥碧窥鸢戾湍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四、解释下列字词风烟俱净:许:缥:急湍甚箭: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五: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六.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二、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合作探究:逐层解析课文(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字词解释:①风烟:;②共色:;③俱:;④许:;⑤独绝:;⑥从流飘荡:2、语段翻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①写景:②叙事:③抒情:5、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字词解释:①缥碧:;②急湍:;③直视无碍:;④甚箭:;⑤若奔;2、语段翻译:3、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4、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5、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6、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字词解释:①寒树:;②负势竞上:;③轩邈:;④泠泠:;⑤相鸣:;⑥戾天:;⑦息心:;⑧经伦:;⑨忘反:;不穷:;无绝:;⑩横柯上蔽:;犹昏:;交映:;可见:;直指:。2、语段翻译:3、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4、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7、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巩固训练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C.轩邈mà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hǎo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示)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4、填空题(1)《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本文是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式,总写的一句是“”。(2)找出文中的对偶句:(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