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1、《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2、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三.转入对文段的学习。(一)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①孰:通“熟”,仔细私:偏爱朝服衣冠:zháo:朝见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③古今异义词: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今:约33.3厘米。窥:古:照今:偷偷地看寝:古:躺而不睡今:睡觉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④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个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6.省略句:与坐谈(二)疏理文意。1、第一段:邹忌比美的事。(1)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都说邹忌美于徐公。(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妻→私妾→畏客→有求(4)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徐公。(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被蒙蔽了(写板书)邹忌妻→私妾→畏客→有求受蔽(6)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板书:)邹忌齐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巨客→有求→四境之内受蔽2、第二段:写进谏的内容。(1)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是并且受蔽更甚。邹忌齐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臣客→有求→四境之内受蔽受蔽(甚矣)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忌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