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案苏教版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3.探究法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及光盘、三国形势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背景资料介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并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思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以背景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千古至文。二、资料助读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均可投影显示,教师也可提供相关资料,如:1.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2.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3.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4.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它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能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要背得抑扬顿挫、感情丰沛,使学生产生激情。2.教师领读课文片断,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相关读音,多媒体显示:(1)生字:殂(cú)弘(hóng)菲(fěi)薄攸(yōu)韦(yí)谏(jiàn)猥(wěi)枉(wǎng)庶(shù)弩钝(núdùn)攘(rǎng)除诹(zōu)(2)通假字:裨补阙漏(通“缺”,缺点;读作quē)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读作yòu)(3)多音字:以遗陛下(wèi)遗诏(yí)妄自菲薄(bó)性行(xíng)行阵(háng)塞忠谏之路(sè)长史(zhǎng)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