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创新在合作中提高---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探究与合作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七十多个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我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实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英语课堂的可能。小组合作可分成2人小组、3人小组或多人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前后左右的同学。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不同任务、兴趣等灵活地组成小组。这样打破了原来分组常规,使学生有了新的合作伙伴,产生一种新鲜感,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语音语调不同、英语能力不同的学生,避免了固定的合作伙伴的局限性。老师还可以临时重新摆放课桌,比如将几张课桌并笼在一起或围成一个圈。总之,小组合作伙伴及合作形式是灵活多变的,老师尽量使用不同的方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及新鲜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教学中应将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但许多老师常常将听、说、读、写四者人为地割裂开来。如,不少老师认为听说训练一般是在上对话课时进行的。初中英语课本每一单元的第一课就是对话课。他们在上这一课时会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会使用小组合作形式,组与组之间交叉朗读对话内容或者小组之间自编对话内容。而且每个单元的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就很少会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更不大会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听说训练。在这些老师看来,阅读课就是让学生读,以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读完后教讲解几个词及短语的用法。因此,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时就很少有机会练习听说,他们的主要时间花在读和做笔记上。而语法课上,学生更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行大量的机械、呆板的语法知识操练。耗费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因为他们真正运用起来时又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语言实践量,无任什么课,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笔者曾在学生中进行过几年小组合作的尝试,深深感叹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形式多样有效。现把自己的感触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词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词汇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拦路虎”,多年来,一直沿用领读—默写—讲解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也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音标自学单词,由发音好的学生进行示范,不会读的通过向其他小组或者是教师请教来解决,自学后可以让小组集体朗读单词,同时纠正个别错误的发音。会读之后进入拼写记忆阶段,学生对单词进行拆分或重组等各种方法记忆单词,如,carefully这个单词,它是由care加上后缀-ful变成了形容词,再由形容词加上后缀-ly之后变化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后很容易记住单词,小组内交流合作会更快更好地记忆单词。记忆单词之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听写,听写往往由组内英语成绩最棒、责任心最强的学生来进行,听写之后组员之间交换批阅,最后每个小组把错误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强化记忆,引以为戒。在记忆单词时,可以采用很多有创意的方式,如进行一人提问三人抢答的单词比赛,量化得分。小组合作学习词汇,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又可增加学生的训练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地增加。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难以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在处理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独立预习课文,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