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散文家谈散文【教学目标】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白鹭“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3、掌握作者《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好处。【教学重点、难点】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2、理解把握主题。3、梳理写作线索。【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交流有关白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2、教师简介白鹭。白鹭: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水鸟。它形态潇洒,外表娴雅。颈长,呈“S”形;嘴长而尖,腿长而细,都呈黑色;全身纯白。3、出示精美的白鹭图片,配以浪漫轻音乐《寂静之声》,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欣赏白鹭的外在形象美。二、品味赏析《白鹭》。1、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感受白鹭的美。⑴、播放《白鹭》的朗读带。⑵、以“读《白鹭》,我读出了白鹭的美,美在。”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白鹭的外在形象美、内在神韵美及作者寄托的情感。)⑶、熟读成诵。2、研读课文,谈谈自己对《白鹭》的评价。⑴、学生自由活动,可独立思考,可小组讨论。⑵、学生各抒己见。⑶、友情提示学生评价的角度。(这一步视学生评价的具体情况而论,提示可从内容结构、写景手法、语言特色等角度评价。)⑷、学生再次讨论交流。三、课后作业:完成《读书卡》中“我的评价”部分:《散文家谈散文》读书卡关于散文《白鹭》的评价评价的区别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我的评价晓雪的评价第二课时研读《关于散文〈白鹭〉》。(一)作者简介晓雪(1935—)现代白族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杨文翰,男性,云南大理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作协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为本会主席团成员。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各种作品先后在全国获奖。1996年12月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这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选自《散文家喜欢的散文》。全文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了对散文的基本观点和对《白鹭》一文的看法。(二)朗读正音婉约wǎn隽永juàn绮丽qǐ恬淡tián睿智ruì磅礴pángbó鸿鹄hú寥廓liáokuò(三)问题探究1.喜欢《白鹭》吗?相信你一定喜爱它。请先把《白鹭》诵读两遍,把文中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部分勾画出来,然后与《关于散文<白鹭>》对照,看看你有没有把握住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最后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例如:“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能不能删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第一问:“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结合,浑然一体。第二问:“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第三问: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四)总结课文【中心思想】本文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述了作者对散文的基本观点: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和对《白鹭》一文的看法: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写法分析】没有一般评论文字枯燥呆板,在随意性的文字中又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正是这篇极具诗意的评论的最大特点。看似通篇信笔写来,无心结构,却又不枝不蔓紧紧围绕评论的对象。同时,文章虽然短小,评论的也是一篇数百字的短文,但却能从大处着眼,以大写小,以小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落笔来评—篇短文,显得大气而不拘束。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