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第2课时)2、围绕台阶,加深对父爱的理解与体会。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点:围绕台阶,加深对父爱的理解与体会。教学难点:在品味中,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过程:一、品味阅读——赏析台阶,关爱父亲小说向我们深刻描绘了一位农村父亲的形象,它的语言生动、自然、感人,请你阅读文章就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谈谈你的感受。如(1)13段:“专注的目光”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台阶的羡慕,同时又融情于景:“摇来摇去的树枝就好像绵长的思绪”,他下定决心:也要建高台阶!(2)21段:这里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发父亲与众不同的高兴样子,表现了他谦逊的心理。(3)30段;外貌描写,表现父亲人老了,不能劳动了的那种沮丧,让人心酸。(4)24段,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系列的动词、一系列的神态描写,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台阶要建成时父亲的兴奋心情。二、比较阅读——比较台阶,理解父亲。1、请同学比较《背影》和《台阶》在写作方面(选材和立意)的异同。思考:(1)“背影”和“台阶”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2)、两篇文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2、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说明:此项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本堂课的重点,进而在比较中巩固本单元的两篇文章的写法。教师通过比较内容、手法、语言等让学生将一些类似的文章整合、融会贯通,使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三、拓展延伸——回味台阶,描写父亲由《背影》和《台阶》两篇写父亲的文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并与文中的父亲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内部先交流,练习口头表达)课外延伸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2、朱自清《背影》;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