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2.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3.掌握“玄、唾、酣、淮”等4字。(二)能力训练: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三)思想情感教育:1.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的鲜明感情色彩。二、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疏通文句,朗读课文。2.分析第一部分。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3)听录音,划分结构。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刘备入府见操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论英雄(4)分析第一部分:1.齐读。2.提问:²刘备在后园种菜是“行韬晦之计”“韬晦”是什么意思?“以为”如何解释?(把…当作。见注释。)²刘备为什么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刘备当时没有实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杀身之祸。)²刘备为什么不对关张明说?(怕关张有所流露,招致祸水,足见刘备的韬晦之深。)²解释:“乃不复言。”中的“乃”(于是)3.总结:这一段虽然没有开始论英雄,但不仅对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调。4.布置作业:1.生字抄写一次。2.预习第二部分。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对话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2)分析第二部分:1.齐读第二自然节。2.提问:²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²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两位的用意?(解释“引”:率领)(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所以刘备吃惊不小。)²刘备入府见操,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他“面如土色”为什么?(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已被曹操识破,所以….)²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3.总结:这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3)精读第三部分。1.分角色朗读,思考:划分层次。2.分析第一回合:²解释“从人”²“说龙”²曹操是如何评价龙?(齐读)²曹操说龙之后,问了什么?(借龙发问,着意设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²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时而装呆卖傻,时而权作不知。)²解释:“安”。(哪里,怎么。)²刘备为什么不直言告诉英雄是谁呢?(刘备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²曹操为什么邀请刘备来煮酒论英雄呢?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既要表达自己称雄天下的野心,又要对刘备的政治抱负来个试探。)²要求用两个短语概括第一回合?(4)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2.完成课后练习四。第三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分析第二、三回合,以及人物的个性。2.明确对话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分析第二回合。1.导入新课。2.齐读第二层。3.曹操借龙发问,而刘备权作不知,那么当曹操见自己迂回战术不行时,就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采用什么方法?(乱论英雄。)4.提问:²刘备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²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性格特点?(锋芒毕露,藐视一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奸雄之气。)²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²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²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2)分析第三回合。1.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2.解释:“机”、“惟”、志。3.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