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1-9(第1课时)课题第1课时:总2课时授课时间: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含义及特点;2、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3、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技能目标提高识图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重点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教学难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教学主备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节日是为了加强宣传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制订的吗?(1)世界水日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确定“世界水日”,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开展相应活动,提高公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中国水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我国水利部就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1993年确定“世界水日”后,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所以从1994年开始,我国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2010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清洁用水,健康世界”,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3)以“节约用水”标记提问:标记的含义是什么?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地球上这么多的水,为什么全球都在呼吁节约用水?二、新授课:展示水乡和缺水干旱照片:形成对比,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饱汉不知饿汉饥。激发学生了解、关注水资源状况。学生先讨论,再师小结: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地球是一颗充满水的行星,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水资源包括地球所有的水体。从理论上看水资源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是,由于地球上的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等物质,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水的利用主要局限于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海水运输。陆地水中的淡水,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而其中河流水占(2.53%)的0.006%,湖泊淡水占总淡水的0.26%,地下淡水占淡水总量的30.06%(而人类能利用的只有其中的浅层地下水),每年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只有9000立方千米。加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地域、季节),水污染,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所以水资源非常短缺。因此,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为人们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是有限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小结:1、水资源:广义:水圈内的水体总量。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为人们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问:我们嘉兴目前缺水吗?引出:水资源不仅量不多,而且分布不均。(我们较多时候说水资源是指狭义。)2、水资源的分布展示图片:全球水资源分布图讨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主要原因:①是和淡水水体的分布有关。以冰川为例,冰川是地球上水量最大的淡水水体,世界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极两极的极地附近和一些极高地地区,尤其南极大陆地区,不仅冰覆盖面积极巨大,而且冰层厚度超过2000米。而在非洲等地,冰川的面积却很小。②是和水循环的特征有关。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在一个区域内可供人们使用的水量,相当于在一段时间内大气降水的总量和同期以各种形式蒸发(蒸腾)水量的差值,即区域的径流量。所以,通常我们用一年内区域人均径流总量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指标。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不同,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异很大,所以不同地区的水资源量差异也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讨论,加深同学们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以次来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