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识记我国主要农业部门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状况。2.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理解我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农业差异以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3.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并能用因地制宜的观点发展农业。一、农业与我们1.概念: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①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2.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3.地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②产业。二、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种植业:③的平原地区。林业:④的天然林区、⑤的人工林区。⑥: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2)西部地区畜牧业:⑦牧区、青海牧区、⑧牧区和西藏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⑨。2.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⑩”。(2)油料作物:两大生产区为和。(3)糖料作物:分布特点为“”。(4)棉花:三大棉区为。三、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1.自然条件(1)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湿润——宜粮则粮。(3)河湖众多——宜渔则渔。(4)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宜林则林。2.社会经济条件(1)国家政策。(2)需求。(3)装备。(4)农民文化技术水平。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挑战: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科技含量低、农业结构。2.对策(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2)植树造林、种草。(3)退耕还林、还草。(4)调整,发展多种经营。(5)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1.东、西两部分有哪些农业类型?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探究一农业的地区分布[互动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下表。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东北华北南方(2)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3)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发展了哪种农业?其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探究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互动探究]1.右图是我国东南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要求合理安排农业布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材林宜在,经济林(茶、果树等)宜在,渔业宜在,耕作业宜在。(以上四空填字母)这说明农业生产的布局原则是。(2)当地如果要种植粮食,一般种植,当地若种植油料作物,一般种植,当地农作物的熟制一般是。(3)如果采取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可能会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是地。(4)该地森林的主要环保作用是。(5)如果这个地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你认为可发展建设哪些加工业(厂)?2.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应布局哪类农业?3.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有哪些?右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M、N为糖料作物。回答1~2题。1.甲、乙两省区最可能是()。A.甲——内蒙古、乙——江苏B.甲——湖北、乙——甘肃C.甲——广西、乙——黑龙江D.甲——河南、乙——新疆2.M、N所代表的糖料作物分别是()。A.M——甘蔗、N——甜菜B.M——甜菜、N——甘蔗C.M——甘蔗、N——甘蔗D.M——甜菜、N——甜菜3.读我国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既是商品粮又是商品棉基地的是(填数字符号),E处发展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有哪些?(2)填表比较①⑦两区域主要农作物的差异及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①⑦(3)近些年来,⑦区对全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请简述产生该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知识体系梳理①人工培育②基础③半湿润和湿润④东北和西南⑤东南部⑥渔业⑦内蒙古⑧新疆⑨平原、河谷和绿洲⑩南稻北麦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南甘北甜新疆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市场农业技术不合理农业结构优质、高产、高效基础学习交流1.西部:畜牧业。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2.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会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结果。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农业的地区分布[互动探究](1)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东北旱地一年一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