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重点难点】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课文提示】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2.勉学:努力学习;勉:尽力、努力。《勉学》着重说明学习目的、态度、方法。【正音正字】古之学者为己(wèi)但能说之也(yuè)春玩其华(huā)然人有坎壈(lǎn)如秉烛夜行(bǐng)譬诸逝水(pì)【词语积累】①但能说之也。(同“悦”,取悦)②春玩其华。(同“花”)③秋登其实。(摘取,收获)④精神专利。(专一,敏锐)⑤然人有坎壈。(困顿,不得志)⑥所以设教。(用来……的)⑦光阴可惜。(值得珍惜)⑧古之学者为己。(读书人)⑨幼而学者。(学:学习;者:句间停顿)【初学课文】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2.归纳三段的大意。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课文简析】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总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学说。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为自己是弥补不足的地方;现在求学的人为别人只是为取悦他人。原文: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为别人是实践学问以便有利社会;现在求学的人为自己是努力修身以便谋取官禄。原文: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翻译:学习好像种植树木,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评论文章就是赏玩春天的花朵;努力修身是摘取秋天的果实。原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翻译:人处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敏锐,长大成年以后,思维散漫,因此必须早日教育,不要丧失时机。原文: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翻译: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复习一下,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背诵的经书,搁置一个月,就荒废了。原文: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翻译:而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机会,仍然应当趁晚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原文: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翻译:从小学习的人,如同太阳初升的光芒,老了学习的人,如同拿着蜡烛走夜路,还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好。原文: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翻译: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读懂经文,粗通注文的意思,对自己的言行有帮助,也足够为人在社会上立身。原文: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