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实验一: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根据什么原理推测的?问题②: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2、实验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3、实验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做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亲水性“头”部易溶于水,可与水分子或其它亲水分子聚集,疏水性“尾”部不溶于水,远离水分子或亲水性分子。)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②如果将很多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在细胞膜内外都是水环境条件下,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可能怎样排布呢?形成什么样的结构呢?画图:4、实验四: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结构模型。问题:①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要点是什么?②观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说明生物膜有什么特点?③当初罗伯特森提出的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三层静态统一结构。是否成立?有哪些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5、实验五:展示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问题①:该实验表明什么?②为什么温度是37℃?②40min后,红色和绿色均匀分布,说明了什么问题?1③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你能列举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6、实验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问题:①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小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有哪些?课堂检测1、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时,(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A.神经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白细胞(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然后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搅拌后,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2、根据示意图填空(1)图中1是___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___,3是_____,4是。(2)图中1是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图中3起___作用。(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