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父母的心共几课时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本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这样安排的妙处。教学资源本单元同一主题的文章学过几篇,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了。预习设计1.“数”字有三个读音:A.shǔB.shùC.shuò,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6分)(1)数不胜数()(2)如数奉还()(3)数典忘祖()(4)数见不鲜()(5)数米而炊()(6)数一数二()2.给加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2分)(1)无精打采()________(2)衣衫褴褛()________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3分)联词的表达作用。(2分)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导入《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二、字词检查,作者介绍1.生字函馆hán濑户lài褴褛lǎnlǚ酬谢chóu不妥tuǒ禁不住jīn拮据jié剜wān掺菜chān庇护bì祷告dǎo熬煎jiān2.词语褴褛:衣服破烂。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如数奉还:按原来的数目归还。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剜:(用刀子等)挖。这里是瞪的意思,表示不满。庇护:袒护,保护。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恩重如山:恩德像山一样深重。形容恩德极大。纯粹: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3.作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补充: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1924年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康成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提示:小组内交流、补充、完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四、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善,再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教师组织交流,让学生踊跃说。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五、小结: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情感教育。作业设计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