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2、练习使用温度计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5、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重点难点分析1、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4、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设计一、生物的适应性:1、植物向光生长的实例:让学生讲述向日葵、植物向光生长的实例,以及在沙漠中生活的各种植物的特点。2、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探究问题(蝎子为什么在沙里藏身的理由)—>学生探究(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记录、交流讨论。动物的“伪装”;学生观察、讨论,了解保护色(青蛙、变色龙)和拟态(竹节虫)—>合作学习(学生4一5人为一合作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说说你所知道的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给我们一个近似的答案。而当今世界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确凿无疑的。一直以来,人们在不停利用各种生物资源,来享受生活、保持健康和方便工作。然而1914年9月,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孤零零地死去。这只老旅鸽的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地球上每24小时,就有150一200种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一个物种灭绝不仅对那个物种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人类来说这也是一个悲剧,而众多物种的灭绝,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请你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众多物种的灭绝,是否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们?如何有效保护它们?又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它们?了解自然保护区及其设立。(主要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查阅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学生自习)二、生物的多样性学生列举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大致种类及种类数量变化的原因。探讨种与种之间生存的关系:蜜峰与花,学生思考、讨论。我国的动植物资源,了解它们的分布、数量和保护情况;同学们从中了解许多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体会到我国的地大物博,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植物资源的破坏和保护的状况及措施:植物资源的破环和保护的状况如何?我们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交流并谈自己的感想,教师从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杨汛桥镇中学集体备课稿电子稿教学过程设计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保护动植物资源做些什么?[小结]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环境,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然,这节课只讨论了物种的多样性,而生物的多样性还涉及到生态系统和基因层面上的多样性,这是以后的科学中要学习的内容;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布置作业]进一步查阅资料,就你最喜欢的珍稀动(植)物的分类地位、分布、数量、保护和人类对其利用的情况及你的设想、建议或呼吁编制一份小报,出一期专栏刊出。课堂小结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环境,形成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练习与作业作业本和轻负高效的相应作业板书设计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2、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3、动物的"伪装"——保护色、拟态(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4、生物的多样性5、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