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二、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三、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四、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二、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侵华历史资料,查阅有关雨果资料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创作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雨果表达了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我们可以从中悟到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訢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訢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3、检查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给(jǐ)予恍(huǎng)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é)掠4、解词: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箱箧:箱子。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二)整体感知: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语句上的鲜明对比。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3、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