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八中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主要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合作学习。情感与态度: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2.理解作者热爱大自然,厌弃喧嚣尘俗生活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1.导入: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与朱元思书吴均2.朗读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2)读出节奏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4)注意语速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如: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三、学生理解文意后有感情齐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四、师:你能用一句话总括这里的美景吗?学生齐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师: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里的美景充满了怎样的感情?生:赞美之情。生:请同学再齐读,读出赞美之情。五、如此美景,如此美文,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采用“我读,仿佛看到了。”或“字词甚妙,写出。”的模式讨论交流。生1:我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仿佛看到了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因为“千丈见底”、“游鱼细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却能看到水底的细小的石头和鱼。师:从“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感受水深与清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生: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板书:水深、水清——正面、侧面描写)。生2: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出了这里的水水流湍急,气势非凡,特别是“甚箭”、“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绘。(板书:水急——比喻、夸张)复备区师:这句朗读应注意什么?生:读出气势。“甚箭”、“若奔”要读得重一些。(齐读)生3: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似乎听到了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泉水声清脆得象钢琴伴奏,鸟鸣声好象歌手在唱歌。师:很好,想象力丰富。的确,这是大自然演奏的自然和谐的曲子。写声音的句子还有吗?赏析一下。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这句感觉到了山谷的幽静、连绵不绝。师:从声音听出了环境的安静,这是以声写静,也是反衬的手法。(板书:泉水、好鸟、蝉、猿——以声写静,反衬。)这句朗读的语气应该怎样?生:要舒缓。(齐读)生4:我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仿佛看到了这里山峰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