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1知识目标: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A层)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B层)情感目标: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1、交流对燕园的了解。2、教师导入㈡整体感知: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㈢赏藤萝之美1、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A层)(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藤萝,从文中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2、文章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A层)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这株藤萝所怀有的感情,以及“这一株古藤萝”在作者心中占据的地位。(B层)㈣观藤萝之惨1、可以说这株古藤萝在燕园,它是唯一的最美,在“我”的心中,它是唯一的最爱,都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此美丽的古藤萝却被毁灭了,永远消失了,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A层)2、朗读藤萝被毁的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灭后的悲惨情形。(读出痛心和同情。)(同桌互评)㈤感作者之悲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A层)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同桌互读体会感情。(B层)㈥探悲剧之因1、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找出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以及冤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A层)2、第12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B层)其他人对待小花小草以及这株藤萝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呢?从文中找出语句。(B层)㈦抒心中之情假如你就是这株被砍断的古藤萝,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B层)分层效果检测题A层基础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漠(mò)然傍(bàng)湖懦(nuò)者B.潋(liàn)滟涉(shè)及猬(wèi)集C.浩劫(jié)嗅(xiù)到玫瑰(guī)D.摇曳(yiè)愚氓(méng)万斛(hú)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8分)(1)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贯,对它有点漠然了。()(2)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映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3)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蔚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4)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辩。()3.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句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饰方法。(6分)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仿写:4.用下边的词语造句。(8分)(1)萧索……(2)林林总总……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8分)(1)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青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鲁殿灵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等闲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猬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1)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很深,让我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2)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7.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