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2.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3.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重点)教学过程时间备注课前检查:一、出示复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二、学生背诵课文《爱莲说》互查,并书写重要生字词。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⑶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⑷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⑸“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三、翻译课文,教师提示重要字词句1重点字词解释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2重点句子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思想情感:作者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3.内容及写法主题: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五、拓展练习: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五课堂小测1全文的中心句是(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结合文意,自拟对联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六订正反馈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