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诵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1、学生在悠扬古雅的古筝音乐中观看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陋室的照片。2、老师激情导语:同学们,这是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它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共同感受他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3分钟)1、了解作者:(让一名学生朗读)2、写作背景介绍(学生自己默读)三、解题(3分钟)陋室,意为简陋狭小的屋子。“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四、展示学习目标(2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够疏通文意。五、检查预习情况,下列生字怎么读?(请同学上黑板板书,教师指导注意音、形、义。5分钟)德馨(xin)苔痕(tái)鸿儒(rú)案牍(dú)调素琴(tiáo)六、朗读并感知(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2、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3、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欣赏评价。4、学生各小组组内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5、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6、全班齐读。六、理解字词、疏通文意(15分钟)1、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然后组内再讨论交流疑难词句,仍不能解决的,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3分钟)2、让学生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2分钟)3、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让学生不看书回答)(5分钟)重点字词解释: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4、由各小组一句一句接龙翻译。(5分钟)山不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七、背诵比赛(5分钟)1、比一比看谁背的好。2、全班齐背,结束本节课。教学设计说明《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这篇优美抒情短文的学习。第一课时将诵读和理解文意作为重点,第二课时重点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和用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检测性练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