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李逵见宋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学生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水浒传》和李逵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2、教师查阅有关作品、人物的资料。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2.朗读课文,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初步感知李逵的形象。3.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4.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评价任务: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故事情节。2、找出文中展现李逵性格的词句,理解人物形象。3、熟悉与李逵相关的故事情节,感受表面背后的李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可能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多少有一些了解,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英勇无比,而且性格各不相同,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林冲、李逵、鲁智深等形象尤为精彩,为后人所喜爱。今天我们将从“李逵见宋江”的精彩表演中,了解李逵这一形象。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施耐庵《水浒传》的主要编著者施耐庵(生卒年不详),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元文宗顺元年(1330)进士,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因为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2、作品介绍《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其故事盛传的时代,据文学记载是南宋。从赵构开始,宋政权偏安半壁,一贯地投降媚金,重用投降派首领秦桧,杀害主战功臣岳飞及下层主战力量的代表陈东等,使其他主战功臣如韩世忠等不敢复问天下事。至于人民,尤其是沦陷在金人铁蹄之下的人民,一面热望“朝廷”抗金,痛心“朝廷”的投降、苟安、荒淫无道;一面以普遍的自发武装对抗金人,反对封建统治者,水浒故事正反映了人民的这种愿望。《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3、有关李逵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诏安。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李逵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课文节选部分(《水浒传》第三十八回)讲述的就是李逵首次见到宋江的故事。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意思。1、多媒体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的有关片断,学生感知画面。2、学生谈谈看完录象后,对李逵这个形象的最初看法。参考:他是一个粗鲁(直率、无赖、天真、可爱、粗直……)的人。3、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所选的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故事情节?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补充。4、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故事里写到:戴宗向宋江索取常例银,宋江不给,取出吴用书信,与戴宗相认。宋江与戴宗手下的小牢子李逵相见。李逵拿了宋江十两银子去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