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课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二)【明确考点】掌握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认识人口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课堂互动】知识点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自主学习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其中,地区间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迁移是各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2.人口移动的效应人口移动的效应包括和社会经济效应,而社会经济效应又包括和效应、经济效应和效应。⑴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是指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并对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等产生积极作用;大量迁入人口必然会对和产生深刻影响。⑵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是指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以及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的融合与、的交流。社会经济效应含义举例促进了种族、___的融合建立起一批以_____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典例剖析(2006年江苏地理)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双选题)(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思路解析:第(1)题将表中各年龄段人口相加即可知道:该市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数,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远大于其它年龄段人数;这些人口的迁入最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可能来自周围或其它农村地区从表中并不能看出该市原有人口年龄结构。,因此D项的比较无依据。第(2)题,迁入的青壮年人口加剧了就业压力,但也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答案:(1)BC(2)CD变式训练(2004年江苏卷)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判断1—3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3.8437.1011.634.011.78【自我评价】1.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战争因素C.气候因素D.土地因素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源条件的改善B.民族政策的改变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D.经济布局的改变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B、人口迁移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C、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一般都会加剧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破坏D、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促进了______的发展使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发展①落后的美洲经过世界各地移民的长期开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②西欧战后经济的繁荣、中东石油生产国经济的崛起与外籍劳工迁入关系很大促进了_____的交流、融合与发展随着国家人口移动,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际人口移动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①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②巴西成为“人种大熔炉”问题探究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各是什么?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B.14.3%C.0.9%D.1.2%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A.当地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C.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5~6题。5.阶段③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