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整合与评价》一、从世界看中国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3.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二、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1.我国地势①,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第一、二级阶梯交界线:②等;第二、三级阶梯交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③;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三、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显著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④,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根据≥10℃积温多少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2.我国东西干湿差异较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自⑤递减,夏秋多、冬春两季少。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类干湿地区。3.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以⑥为界把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四、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1.我国河流分为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河水量少、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外流河流量大,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2.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内流河主要是塔里木河;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五、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多⑦、以北多⑧。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两季少;⑨、东多西少。六、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1.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2.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七、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糖料作物有甜菜和甘蔗;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花生、棉花。2.我国的牧区包括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3.我国的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八、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为辽中南工业基地、⑩、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地带为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的特点。九、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南北方以为分界线。2.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径流量大、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径流量小、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十、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1.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农业以畜牧业和为主。2.青藏高原具有的特征,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区。十一、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澳门1.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2.香港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运输中心,3.和旅游业是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十二、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台湾物产丰富,工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经济特色为经济。2.新疆地形为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即“三山夹两盆”;是特色农业;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十三、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1.珠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2.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的热带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风俗民情,是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十四、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具有的特点。2.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