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王维清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目标:1、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基本思想主张,认识宋明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核心问题: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情景1:上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下联: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情景2,对联中的孔子喻指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思考探究:朱子指谁?“朱子高于孔子”“后生长于先生”的喻意是什么?导入设计问题设计设计意图展示对联:用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引出问题提出问题:朱子指谁?“朱子高于孔子”“后生长于先生”的喻意是什么?新课的导入要短小、新颖,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本单元主要讲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初看与儒家思想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宋明理学与儒学的关系的问题,通过反映宋明理学与儒学的关系的双关联,引起学生的好奇,宋明理学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学?儒学怎么又叫“理学”了呢?“理学”什么样呢?由此导入新课。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入设计思考探究:朱子指谁?“朱子高于孔子”“后生长于先生”的喻意是什么?朱熹,南宋儒学大师。他的“理学”思想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儒学: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蔚然大观;秦朝时候——遭到打击;汉武帝时——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面临挑战;宋明时期——官方哲学。老师总结:朱熹建立了庞大而又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成为官方哲学,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传播到国外。那么,宋明理学什么样呢?它为什么会出现?它又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学的?它为什么会成为官方哲学呢?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在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宋明理学的出现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本课的核心问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自主学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自主学习一、背景:三教合一儒学困境——复兴儒学运动问题探究一:三教合一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儒学有什么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教图》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和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材料二:“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儒、道、佛各有偏重,其表现为儒家的社会性,道家的自然性和佛家的精神性。——憨山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学要》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一:《三教图》《三教图》的“三教”是指哪三教?根据材料和课本第12页的内容分析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儒学有什么样的影响?三教合一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儒学有什么影响?问题设计设计意图展示图片、材料:《三教图》图片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学要》中的材料。提出问题:三教合一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儒学有什么影响?理学是在儒学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体系。世界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