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课题晏子使楚课型讲读主备人:个备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读懂课文内容。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难点本课的语言艺术特点。教学准备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设计与过程教学反馈一、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说说本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人,他们各是什么身份?2.二读课文,说说这则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二、合作互学(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同评价。(三)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讨论: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教学设计与过程教学反馈三、点拨导学(1)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2)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4)文章中的晏子和楚王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检测练学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3.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晏子:楚王:五、课后作业:同步练习【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