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遐”“菌”等生字,会写“幕”“奥”等生字,掌握“夜幕降临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2、激发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师述: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望着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生答,引导说说想到的诗句、神话或相关事物)2、同学们说的这些美好的想象、思考,就叫做“遐想”。(出示“遐想”)先读好字音,然后把这个词放在句子中,指导读好句子。(出示句子)3、今天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近邻——月球,去探索月球之迷吧!(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课件展示美丽夜空中的一轮明月,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1)将课文中的自然段标上序号;(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3)将课文中的句子读通,读顺。2、检查生字词(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悬挂皎洁遐想奥秘努力登上任何撒在荒漠细菌水藻估计一旦费解一项曾经年龄(2)学习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悬”“奥”。a、师范写,生书空;b、练习写;c、展示,评价。3、当人们遥望明月时会有哪些遐想呢?和我们想的一样吗?齐读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三个疑问句。三、再读课文,感受月球的神秘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刚刚踏上月球土地时的情景。他感慨万千的说:“这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一小步,可对与人来是说却是一大步。”2、当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景色?(板书:景色奇异)奇异在哪里?(出示课件)3、课件出示填空。这里的天空(),表面却()。月球上满是()、()和(),没有(),没有()。月球是()。填空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段。(设计意图:借助课件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四、自主探究,探索月球之谜在月球表面的奇异景象我们了解了,但月球上还有许多谜没能解开呢,你想知道吗?请大家按自学要求自学第3—6自然段。1、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读课文第3—6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描述了几种月球的未解之谜?勾画出来。(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文段,读一读,并填写“月球之谜分析报告”2、学生展示汇报研究对象在地球的情况在月球的情况引发的问题a、展示汇报所填内容b、评价c、朗读d、小结: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3、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未解之谜这些问题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不知道)你们能回答吗?(生:不能)所以,读: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板书:神秘月球、继续探索)(设计意图: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月球之谜,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这种费解的现象有一个初步的、客观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四、拓展练习(二选一)1、出示题目(1)请选择这些“未解之谜”中的一项,完成下面的填空。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登上了月球,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准备去做什么?2、交流、评价。3、小结:老师衷心的祝愿大家美梦成真,早日揭开月球那神秘的面纱。(设计意图:把前面所学的知识通过写话表达出来,更能唤起学生对月球的更多美好遐想,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板书设计:22月球之谜景色奇异月球神秘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