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老山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时间地点人物所做的事情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上半夜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四、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板书设计:老山界决定翻山时走路难间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顺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序处境难翻山以后2、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3、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4、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这“意志”指什么?)(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达标检测: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点zhuì()矗()立péngpài()()蜷()曲jǔjué()()呜咽()酣()然入梦落()得很远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A、叹息B、轰响C、轰鸣),大概是在(A、哭泣B、叹息C、怒吼)自己的命远;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3、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我们顶着天啦!()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4、选择: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语句是()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体贴万物,。A、像柳丝的飘忽像细雨的滋润B、像细雨的滋润像柳丝的飘忽C、像飘忽的柳丝像滋润的细雨D、像滋润的细雨像飘忽的柳丝第二课时1.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红军战士有一种怎样的思想性格?(1)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2)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2.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3."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4.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