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词句,正确理解文意。2、联系生活,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抱负。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热爱生活。【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岳阳楼上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1)范希文和杜少陵是谁?——范仲淹和杜甫2)“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2、以此引出本课3、教师出示有空白的范仲淹文学常识,学生抢答填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寒,在母亲的教育下,发奋读书并胸怀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遇到排斥被贬放邓州任太守。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二、课文阅读(一)教师点出疑难字音,学生试读课文,读准以下生字:谪、霪、樯、楫、暮、冥、谗、芷、汀、偕、汤汤、号、嗟、(二)探讨讲读课文1、第一段:1)译:学生翻译明确: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增其旧制: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2)论:师生讨论A、文中哪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B、哪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C、说明写作缘由的是哪句?D、作者开篇点“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明确: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摘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B、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属予作文以记之。D、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悲叹,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2、第二段1)译:学生翻译明确: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浩浩场汤: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2)论:师生讨论A、这段写景的是哪几句?B、写景的目的是什么?C、文中哪两个是对偶句?D、“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段的哪句?E、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特点?明确:A、“衔远山——气象万千”几句写景。B、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C、衔远山,吞长江:(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E、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第三、四段1)译:学生翻译明确: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开,放晴。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静影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