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教学主题:《梅花魂》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李新丽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评价任务二: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在家预习时给家长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重点)评价任务三: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思乡之情的同时领悟到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难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活动一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汇报交流:环节二(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初读课文缕缕幽芳颇负盛名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玷污大抵欺凌训斥秉性眷恋衰老手绢(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活动一感悟探究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环节三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学生能通过资料体会作者情品读课文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感。感受美德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a、外公为什么落泪?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a、从中体会到什么?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d、怎样读老人的话?(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三、感悟探究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