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力目标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教学重点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1.投影仪及有关景观图片。2.绘制有关投影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创设情境,利用介绍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录像或图片导入。方法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以及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这就是:板书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讲授新课]板书一、乡村和城市1.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出答案,使学生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其类型。板书1.聚落的概念及类型3.提问:(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使学生认识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而且聚住在乡村和城市这两个不同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5.读图投影展示课本P78图4.16“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和P79图4.17“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以学习小组讨论说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6.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7.讨论: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城乡景观图片,结合教师的提示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8.比较:在学生口头讨论的基础上,投影展示下表,引导学生比较填写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其他差异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稀疏矮稀疏少少少有有有人口稀疏小城市密集高密集多多多无无无人口密集大9.小结:通过以上观察分析,可知乡村与城市不仅景观特征不同,而且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10.让学生观察课本P79图4.18“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并结合活动2中的提示进行辨别,使学生知道,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地区的乡村或城市的景观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11.过渡: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吗?板书二、聚落与环境1.提问:(1)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2.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自己知道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课本图中所没有列举出的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3.小结: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补充说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除课本图中列举出来的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并让学生参照课本上的方法填入图中。板书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4.提问: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呢?5.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图4.20“平原区聚落众多”,并联系已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得出结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或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