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学习与交流: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15分钟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图2图32.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合作探究:1.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活动安排: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1)思想家老子①时代与称谓: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2)百家争鸣达标训练: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B.《尚书》C.《论语》D.《诗经》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孔子生活在A.春秋晚期B.战国初期C.春秋早期D.战国晚期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道德经》B.《孙子兵法》C.《韩非子》D.《论语》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D.井田制瓦解9.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A.孔子的儒家学说B.老子的道家学说C.墨子的墨家学说D.孙子的兵家学说10.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11孔子的名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的三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