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自学生字新词,能以火柴为线索给课文分段。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段落大意。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二、教学重点: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词卡、录音、投影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揭示新课。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穿戴一新,亲人团聚,品尝佳肴。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这么一个女孩,她在又嘿有冷的大年夜里,光着头赤着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嗦地走在大街上,叫卖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简介安徒生与西方的圣诞节。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学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得词语。2、读准生字和多音字字音“光着头、一只、忘不了、挣到钱、几乎找不着、只好、去了、挣扎、几个3、形近字比较组词。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1、听课文录音,看投影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口头填空:课文写了在()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上()火柴、()火柴,最后()火柴()的事。2、按“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用“∥”标在文中。3、根据以上小标题,概括每段的大意。四、讲读课文第一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小女孩?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小女孩的可怜?用“——”划出有关句子体会。3、交流汇报找出的句子,板示两句话重点理解:①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妈妈穿的。②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多读几遍,小组讨论这两句话中那些地方能看出小女孩的生活很可怜、悲惨。4、拓展练习:小女孩没注意的是(),此时她注意的是(),注意的是(),可是这一切她都无法得到。读议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觉得更冷了。想象句中的“蜷”是怎样一种形态?文中为什么不用“蹲”,这样写好在哪里?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又冷又饿却缩在墙角不敢回家呢?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上写风为什么用“灌”而不用“吹”?4、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4、朗读指导:这段是叙述小女孩的痛苦生活,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表现初凄凉、冷漠的环境气氛。五、回家作业:1、作业本第1、6题。2、熟读课文。18.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1—45—1011、12口头填空及文中三个句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教学第二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深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第二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难点:读懂文章出现的每个幻景的深刻含义。四、教学准备:录音、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二、细读课文第二段。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小女孩共擦了几次火柴,产生了几次幻觉?2、读议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文,用“~~~~~~”划出描写小女孩产生幻觉的句子,说说小女孩想得到什么?(2)重点读议“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一句。先理解“奇异”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一根火柴发出的光是微弱的,为什么说它是“奇异”的?(因为她寒冷难忍,,在恍惚中把一跟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跟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3)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自己坐在大火炉前的幻景?结果怎样?重点读议“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通过和“她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这句话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小女孩顾虑重重而有迫不得已的心情。(4)感情朗读:出现幻想时,声音要响亮,充满激情和希望;当火柴熄灭,幻想破灭时,声调要低沉,充满沮丧和失望。(5)回顾学习第五自然段的过程,小结学习步骤:理解幻觉——分析原因——感情朗读。3、读议第六自然段。(1)轻声读文,按照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步骤,分组学习第六自然段,完成表格中的“二”。(见板书)(2)交流讨论。4、读议第7—11自然段。(1)默读课文,运用学习第5、6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7—11自然段,完成表格中的“三”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