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2.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3.看印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并说明工业分布与矿产分布的关系;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习重点】1.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3.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解法、比较教学法、直观教学。【教具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趣味导入学生对树叶餐具很感兴趣,议论纷纷。主要的观点有:1.树叶大,主要为热带植物的树叶。2.印度的普通百姓收入少,可以降低费用。很多学生能够看出米饭和牛奶。说明适合水稻的生长,牛比较多。等等。用优美风趣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衔接与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过渡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农业大国”问题导学:1.读图8-3-4并思考回答。有哪些农作物?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和年降水量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绿色革命?展示孟买的气候直方图以及一月和七月风向图进行分析。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学生进行分析,试探提出问题。阅读图例分析,可以得出主要的农作物类型。同桌合作,认真读图,用铅笔在图中描绘水稻分布区和降水>1000㎜地区范围、小麦分布区和降水500—1000㎜地区范围,体会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的关系。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好。据各小组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得结论完成表格。学生思考,讨论: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成通过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会有目的的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使学生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采取倒置式的1.属于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2.风向与降水有什么关系?什么风是引起降水变化的风?3.风的强弱会造成什么灾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4.绿色革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试一试:1、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A、恒河中上游地区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西北部D、恒河下游地区和半岛沿海平原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为A、水稻B、小麦C、水稻和小麦D、玉米3、目前,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是A、耕地面积少B、粮食单产太低C、人口增长太快D、生产方式落后4、印度的“绿色革命”,主要措施是()A、扩大耕地面积B、改进粮食生产C、节约粮食D、进口粮食旱、雨两季。2.东北季风降水少,西南季风降水多;西南季风。3.西南季风势力过强,影响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涝水灾害;西南季风势力过弱,影响时间过短,就会出现旱灾。学生讨论归纳: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进口大量的粮食;“绿色革命”→不仅能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学生完成。问题探究,使得学生对于更深层地理解印度进行绿色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讨论明确绿色革命采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试一试几个小问题简单对农业大国内容进行练习。衔接与过渡印度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还是个工业大国。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完成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四个城市,并重点分析孟买和加尔各答工业类型与原产地的关系。引导问题:1.印度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学生对照教材完成,并思考着说明了什么。学生阅读讨论:印度独立后利用本国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了本国的钢铁、机械等工业。现在已经形成了部门齐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努力培养本国科技人才,工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结论:印度是工业大国学生动手画出四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学生看图思考:1.工业城市比较多,学生可能说的比较多。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