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认识世界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2)了解城市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3)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懂得的其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聚落的发展过程,分析说明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城市规模的变化特点。(2)通过探讨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3)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旅游者、文物工作者、市民、经商者、政府官员等,就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发表自己的观点。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积极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出谋划策。(2)通过欣赏美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美感。(3)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自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二、教学重点聚落的发展过程;城市聚落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三、教学难点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水城威尼斯”“土家竹楼”“福建土楼”“平遥乔家大院”“北京四合院”“上海的现代化建筑”等的景观图片,同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一处处的传统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匠心的种种现代聚落更闪烁着人类的科技之光。同学们,你知道目前聚落的发展特点吗?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情,在历史中遨游,在山水中呼吸![合作交流,分析探究]一、聚落的发展1.屏幕展示课本图6.6“聚落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聚落的发展过程,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并即使进行归纳。村落的形成——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以防寒暑、避风雨、防野兽和防疾病,因此形成了村落。最初的村落规模很小,房屋也比较简陋。村落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转向饲养家畜、栽培作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居住条件有了很大进步。村落规模扩大了,人口增加了,房屋质量也有了改观,村落多依河而建,而且多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城市的形成——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一些交通方便与利于交换的村落逐渐成为周围村落商品买卖的集聚地,当这些居于中心地位的村落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形成了城市。城市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极大的推动力,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在城市景观中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的建筑物高度越高。2.屏幕展示城市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景观图片,同时展示课本图6.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6.8“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数量”,图6.9“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完成读图要求。(1)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数量逐年增加,说明了什么问题?(3)近百年来上海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小结。(1)图中反映出1800~2002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到47.2%。城市人口从哪里来?只能从农村人口转化,所以资料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世界城市化水平增高。(2)图中反映出1950~1996年世界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数量的变化,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数量由72个增加到326个,说明世界大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3)图中反映出1911~2000年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在城市化过程中,上海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长,这是世界上的大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3.过渡: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猛增长,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