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课标要求及解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测定的方法,学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2.借助“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运用“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年较差。3.运用气温资料,学会气温曲线图的阅读与绘制,并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的图片和温度计、直尺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展示谜语竞猜导入:[老师点拨]:我国的西北内陆的新疆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这说明气温存在着冷热变化。同学们,你能通过以下图片说说对气温变化的感受吗?学生竞猜谜语:温度计学生观看图片,进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气温的分布气温的时间分布特点阅读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绘制运用气温统计资料找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特点。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不过早上上学时候还挺凉爽的!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天热它就长,天冷它就落。(答一气象测量器具)“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猜猜是我国什么地方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提问与思考学生1:早晨冷,中午热。夏天热,冬天冷。学生2: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感觉非常舒适,但是昼夜温差比较大,容易着凉感冒。学生3:凉爽的秋天过去了,我们都感到了冬天的寒意,我们的衣着也由秋装换成较厚的冬装,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气温变化的感受,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衔接与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今天很冷或很热,实际是指大气的冷和热,那么什么是气温,气温又是如何观测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阅读与探索(板书)探究一: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概念)(读图)观察下列图片,完成问题。百叶箱温度计思考分析:(1)温度计离地面1.5米的原因?(2)百叶箱是什么颜色的?(白色)?为什么(反射阳光)百叶箱门都朝北的原因?(防止阳光照射温度计的金属球)学生自主学习,深度阅读课本气温与气温观测知识,完成教师的问题。1.什么是气温?我们把大气的____称为气温,一般用_____表示,读作_____。2.气温是如何测定的?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______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离地面____米,百叶箱门都朝_____,安置百叶箱的要求:。3.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__时、__时、__时、__时。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及设计的问题,完成学习目标,培养综合能力。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活动:温度计的读取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的读取方法。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的活动。3.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今天中午真热!今天中午真热!读图与思考读图与讨论(板书)探究一: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观测)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1.读出该地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值,计算平均值,得出该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2.“举一反三”,如何用类似的方法求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教师点拨】: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3.读图讨论气温的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家有那些切身体验呢?学生读图得出:2时:3℃8时:7℃14时:15℃20时:12℃日平均气温:(7+15+12+4)/4=9.25(℃)学生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读图、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计算能力。海滩:炎热夏季的好去处沙漠中的房屋(厚墙学生以讨论对气温的变化和生产、生活关系的切身体验。急剧降温致使汽车发动机冻结总结: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我们通过讨论气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