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夺枪记【教材分析】《小兵张嘎夺枪记》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小兵张嘎勇敢地从鬼子官手中夺到手枪的经过。课文围绕“手枪”展开故事情节:鬼子来搜查,嘎子发现后就巧妙地与鬼子周旋,偶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挂着的手枪;然后,嘎子勇敢地与鬼子争斗,从鬼子官手中夺到手枪;夺到枪后,嘎子兴奋地比试手枪。在表达方面,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精彩的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受到情感熏陶,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学习用对话、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文描写的是小嘎子——一个抗日小英雄,课文生动形象,孩子们学起来肯定很感兴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比较难,教师要善于指导。【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这一课中,我首先播放小兵张嘎的影视片段和片头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其次以“枪”为线索来理解文章内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嘎子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目标】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品质。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了解嘎子怎样夺下鬼子的手枪,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准备】电视剧《小兵张嘎》的片段、片头曲以及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枪吗?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英雄勇敢地从鬼子身上夺过了一把手枪,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他,他就是——小兵张嘎。2、放映《小兵张嘎》电视剧片段及片头歌曲。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嘎子的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小兵张嘎夺枪记。(板书课文题目)1、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2、学生交流:说一说你眼中的嘎子是怎样的孩子。通过观看电视剧的片段及片头歌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约15分钟)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自行解决。(2)把全文读通顺,掌握重点词语。2、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小组讨论并派小组代表回答。此环节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什么内容,并据此划分文章有几部分。按教师进行总结。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发现手枪。第二段(第六至十一自然段):夺枪。第三段(第十二自然段):比试手枪。三、细读课文、感悟品质。(约15分钟)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勇敢、奋不顾身?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3、出示文中的句子(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4、提问: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5、提问: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找出表现嘎子聪明机智、勇敢无畏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中生智)(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4)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此环节利用朗读理解法、自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文章的重点,通过字、词、句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