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上海版五四制课题课时累计24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教学活动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回忆前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利用恰当的方法自学课文。教学活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交流讨论动三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交流讨论:教学活动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概括,笔记。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生字的教学在高年级也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的基础差,尤其自觉性差,还得集中学习来弥补。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累计25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图片教学程序教学活动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作好笔记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教学活动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交流讨论,理解文本教学活动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4.交流展示、评价。分析写法教学活动四作业作业板书设计前后照应:前面所写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相同,作为呼应。教后反思理解文本时,学生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也很重要,在了解社会背景后才能正确理解文本。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正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新中国的诞生,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掀开历史的尘封,走进作品当时的岁月,感受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①、首先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②、接着整体感知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在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再细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读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