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2、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是一个懂事、勤劳、坚韧的孩子教学重难点:体会第一次挑煤的艰难教学安排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谁能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破题深入,初步理解课文。你的回答告诉我你是一个读书很仔细的孩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读题目(读)。课文中有一句话照应了题目,是那一句?生: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板书)不错,就是这句,齐读这句话(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我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我”指的是?生:吴运铎“从此”是指?生:从我第一次挑煤开始。“艰难”是什么意思呢?生:艰难就是非常的艰苦、困难。你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呢?生: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那你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我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出门可以坐车,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周围的人都关心我。那当时的吴运铎小小朋友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生:当时的吴运铎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什么叫揭不开锅?生:就是没米做饭了,全家都吃不饱。生:他们只能喝野菜粥。还要受欺侮。说得太正确了!你还能看出当时的穷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吗?生: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生:当时的人民很苦,就像狗一样,说明地位之低下,劳动环境之恶劣,而且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个斜洞就叫人下去采煤了。想象一样,人们像狗一样爬进去,又像狗一样爬出来,这个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所以,作者从此(生接读)——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这就是他(读题):劳动的开端!而这样的劳动是(生接):艰难的。到底艰难在哪呢?现在请你们翻开书,仔细阅读第四到第二十八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你的感悟。三、全班交流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当时的作者身体很瘦弱,不堪重负,所以挑煤对他来说非常艰难。(板书:身体瘦弱,不堪重负)是啊!要是对于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来说,还有没有那么艰难?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生:“睡的正熟…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老师把这一句话变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生: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掉进万丈深渊”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仿佛调入万丈深渊的痛。但是为什么作者会突然摔到地上呢?生:因为桌子被人抽调了。从这个:“抽”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办事人员的冷漠,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板书:人情冷漠,备受欺侮)读到这里,你是怎样的心情?生:对于办事员,我很愤怒,对于作者,我很同情他。那么,把你的愤怒和同情读出来好吗?(读)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好,继续谈。生:“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打秋千。”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山路很难走,担子又很重,作者挑得很辛苦。这也是一句比喻句。孩子们,你们走过山路吗?你们背着重物走过山路吗?生:很累、很难走,一不小心还要摔倒。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你们想象画面。(教师读)。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作者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三滑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很艰难。(板书:路途崎岖,一步三滑)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继续。生:“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一样疼”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孩子们,你们能够想象被滚水烫过的感受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