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实录第23课科学技术(上)〖内容标准〗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知道汉代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等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②了解战国《石氏星经》和西汉《太初历》等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③知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等科技名著。2.能力培养①运用事先制作的一些算筹,根据课文小字有关纵、横、空格的计数方法,用算筹进行计数演示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根据商朝十进位、春秋战国算筹和四则运算、汉代《九章算术》、祖冲之的圆周率等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成就,设计一张《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表》。③根据天文历法、农学和地理方面的成就,设计一张《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天文、历法、农学、地学成就表》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居世界前列的标志之一。战国时期石申的《石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郦道元的《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②认识祖冲之,贾思勰等杰出的科学家能获得成就的关键是具有刻苦专研、注重实践、虚心吸取前人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教学要点〗1.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石氏星经》、《齐民要术》、《水经注》等各项科技成就讲清楚。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石氏星经》在世界天文学上的重要位置,都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特点,以及对后世农业发展的影响;《水经注》对我国山川地形、城市乡镇、风俗民情、特产矿藏的叙述,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基本情况。2.难点本课涉及的有关数学、天文历法方面的“世界之最”和农学、地学名著,对今天的初中学生来说,接触、了解得并不多。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与当今有关这在这方面的知识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和历史的成就感。〖知识体系〗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举世公认的。自有史记载的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的2000多年间,我国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地学、造纸术、地动仪、冶炼技术和医学无不走在世界的前列。今天主要通过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地学四个方面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有关数学和天文历法的成就,知道《齐民要术》、《水经注》等中国古代农学,地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有关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1.数学①商朝甲骨文中的有关13个数学,发明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在当时的世界处于先进地位。②春秋战国普遍使用算筹和四则运算③汉代《九章算术》在古代数学的发展中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是我国现在最早的数学名著。④魏晋时期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创立“割圆术”⑤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并保持了近1000年的世界纪录。结合课文“数学家与圆周率计算结果”图表,了解古代圆周率计算的发展情况。《太阴历》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缀术》在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成为官定算术教科书。2.天文历法、农学、地学①天文历法由于天文历法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农耕社会的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天象的变化,天文也就成了最早的自然科学之一。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石氏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秦汉二十四节气西汉武帝时期《太初历》(邓平、落下闳、司马迁)确立了我国后世农历的基本框架。以夏历正月为岁首。②农学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因此,在古代有很多农书问世。北魏农学贾思勰“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时”的治学精神,善于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实践的治学态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在我国古代农学史上的重要地位。③地学汉魏时期地学著作《水经》。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