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蒲公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脉络,学习作者按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2.将蒲公英与人联系起来,体会象征的写法。3.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深切希望和浓浓的爱。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词句,抓住文章线索,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抓住主线——品读悟情——感悟写法一、情境导入有一种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蒲公英图片)。看,它圆圆的脑袋,洁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这是一朵怎样的蒲公英呢?(板书课题:会飞的蒲公英)二、整体感知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写了“我”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收到妈妈送给我的一些有关蒲公英的礼物、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带着她的希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终于想蒲公英一样飞出了大山,并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的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按“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一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谁来说说是哪几个阶段呢?(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感受作者与妈妈的内心世界。三、品读悟情(一)学习1—3自然段请同学默读文章的1—3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妈妈眼中的蒲公英有什么特点?可以边读边画,想想你感受到什么了?学生找到蒲公英样子的句子,从“圆圆的,白色的,毛茸茸”等词语体会到它的可爱,好玩。童年的我在山坡上还看到那些花?和山坡上的花相比,蒲公英有什么不同(蒲公英虽然平凡,但很淡雅,虽然不起眼,但它会飞)多可爱的小白花啊!在妈妈的眼里,它有什么特点呢?“这是蒲公英,它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哪那两个词语能概括它的特点呢?(不满足,闯荡)追问:那么对蒲公英来说“偏僻的角落”,“外面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去外面闯荡呢?(它会飞)是啊,风一吹,它就会轻轻的飞起来,飞向高处,去找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妈妈由蒲公英联想到谁?(作者我)妈妈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妈妈的用意,那我们就用意味深长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下。妈妈的话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找书体会)过渡语:妈妈的话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播在我的心田里,使我萌发出像蒲公英那样在广阔的世界里飞翔的愿望。带着这个愿望,我踏上了求学之路。(二)学习4——6自然段请同学默读文章的4——6自然段,思考:小学阶段,妈妈给我的礼物是什么?我是怎样表现的?妈妈送的礼物是绣着蒲公英的书包,感受送书包的用意。(我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再读下文,我还有那些表现让妈妈高兴,激动呢?这里有一处描写妈妈神态的句子,那个词能表现妈妈此时的心情?(激动)妈妈为什么激动呢?目光“亮亮”的,她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啊,她的孩子终于开始像蒲公英一样飞起来了,妈妈感到很欣慰,激动啊!但妈妈还不满足,从她的目光中能体会到,她希望她的女儿飞的更远,带着这样的感悟,我们在读读这句话。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看到了妈妈期待的目光。我又有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学生找)这是一个承载希望的梦!(三)学习第7自然段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请你读第7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抓住那些词语来体会的。重点抓住“几个深夜,望,好久好久,守”等词语来体会妈妈对我的爱和希望。抓住“飞来飞去”体会我学习忙碌的身影。妈妈将希望秀在连衣裙上,我带着妈妈的爱,飞进了大学的殿堂。(四)学习8——14自然段请默读8——14自然段找出描写妈妈神态,语言的句子画下来,并体会一下妈妈的心情。“盈满了泪花”说明了什么?从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听了妈妈的话,我是怎样行动来回报妈妈的?(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还写了一句表达自己心意的话寄给妈妈)在妈妈给我回信中,我看到了一幅水彩画,画的内容是什么?从这副画中,妈妈心中的向往是什么?妈妈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女儿走出大山。也希望千千万万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