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1、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2、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3、明太祖怎么改革的行政机构?4、锦衣卫谁设立的?是一个什么组织?5、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规定?6、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这一事件的结局怎样?7、明成祖是明朝第几代皇帝?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猜一猜:他是谁?他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他曾经出家当过和尚……他参加过农民起义……他成为历史上开国皇帝……你对朱元璋了解多少?你觉得朱元璋是个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朱元璋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善于用人、惩治贪官等,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但朱元璋作为封建君主,也有专制残暴的一面,如设锦衣卫监视和镇压人民等。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朱元璋说成好皇帝或坏皇帝,应辨证的看待,不可绝对。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朱元璋像及其”圣旨”明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负责什么工作?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你说朱元璋是如何知道宋濂在家中请客的?宋濂为什么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印“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你怎么看?“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顾炎武八股文就象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影视材料举出几个八股取士危害读书人的例子。范进————吴敬梓《范进中举》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明成祖(朱棣)继续强化君权(1)迁都北京(2)继续削藩(3)增设东厂明成祖朱棣像故宫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明朝君权的加强政治推行削藩政策。改革行政机构: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军事八股取士思想1.元朝灭亡是在:A1279年B1368年C1402年D1399年2.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A1397年B1399年C1421年D1402年请你选择3.朱棣登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A东汉光武帝刘秀B东晋开国皇帝马睿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4.南京做为明朝的都城的时间是:A40年B53年C65年D100多年5.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最具特色的是:A.废行省,设三司B.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D.设厂卫特务机构6.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D.迁都北京7.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A.元世祖B.明太祖C.明神宗D.明成祖8.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唐诗B.三通四史C.四书五经D.宋词9.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节度使B.中书省C.行中节省D.三司10.我国八股取士起源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1.靖难之役的性质是:A、人民反暴政的斗争B、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C、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D、民族之间的战争1.___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___。2.靖难之役以燕王__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3.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1368太祖朱棣北京厂卫特务你能答对吗?1.下列地名是我国北京在古代的称呼,请按时间先后排出顺序:(1)大都(2)中都(3)涿郡(4)北京2.下列制度分别是什么朝代出现的?(1)科举制(2)行省制度(3)内阁制度第二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①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者”是什么朝代发生的什么事情?②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认识。试归纳,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