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汽车兵》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四《高原汽车兵》。课文讲述了张全林率领进藏物资车队,运输途中遇到一场暴风雪,他为自己的战友,为了边疆的军民,不怕牺牲,勇敢探路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张全林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由于故事发生在川藏公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尽管学生可能会看过一些关于这条公路的纪录片,但是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留下深刻印象。两地相距甚远,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对体会高原汽车兵与边疆同胞之间的深情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从而走进文本,真正体会文本的内涵。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像张全林那样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描写环境、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体会高原汽车兵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汽车兵的敬佩之情。教学难点:真正理解“站着就要当一座生命的路标”这句话的含义。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时是阅读课,我打算按“情调感染;紧扣文题设疑;朗读感悟、深入学文;复述课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理论依据是:这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整个单元都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高原汽车兵》是歌颂当代军人的课文。按照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教学生学会读书。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语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情操,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做到“批文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抓住文章题眼“高原汽车兵”让学生“批文入情”地读课文是教学主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看军事片、听高原歌曲,让学生产生“曲调未成情先行”的感情基调,在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这样的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于一体。复述课文把学生的语言与文本再次结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三、说教学过程:(一)曲调未成情先行。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汽车兵在高原行进时的视频,听听高原歌曲,让学生对高原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为理解“高原汽车兵”的真正内涵提供直观的认识。(二)紧扣文题,抓住中心。大家还记得哈尔威船长吗?为什么记得他?是呀,我们都被船长的精神震撼了,所以记忆深刻。今天我们来学习选读四,这些高原汽车兵们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提问,让学生简要回答,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概了解。第一个问题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以便教者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让学生心中有中心,为学习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全文的主脉。(三)细读文本,批文入情。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不期而至: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魔域”:本指魔鬼出没的地方,这里指环境异常恶劣的地方。2、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魔域”。先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举手发言。3、文章的重点是赞美汽车兵,特别是张全林,可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恶劣的环境呢?(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让学生紧扣文本,体会汽车兵在高原行进中的困难,条件之恶劣,进一步体会高原汽车兵的奉献精神。同时让学生悟到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适时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带着着急与担心之情进行朗读,进一步体会环境的恶劣。先个别读,后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行军的困难。(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这种由面到点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在探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