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中东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等情况。本节内容结合时事,使学生学习到对其生活、对其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了解到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正向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通过亚洲、东南亚和日本等区域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认识中东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由于中东地区历来就是热点地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只是泛泛的认识还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地区;大部分学生对“伊拉克战争”还记忆犹新,学习兴趣高,学习动机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三、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属于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世界分区地理内容,四、细化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2)知道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能熟悉其范围及国家。(3)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合作性自主探究式学习,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对比、推理、归纳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的观念。(2)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人生态度。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东是世界热点地区,以及构建“中东成为热点地区”原因的过程。难点: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六、学习习惯目标1、逐步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3、养成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习惯。4、锻炼学生读图和材料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七、教法学法利用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读图明白“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综合分析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八、教学创新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我采用了目标教学法,已“探秘中东”为主线索,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多种高效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八、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习惯及培养方法九、教学反思我在讲述《中东》,这一课时,安排学生提前通过上网,看电视,看书、报等方式,锻炼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形式交流,可让学生资源共享,拓展知识面。并能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多媒体展示了中东地区战乱报道的几组图片,表达了从二战以来,半个多世纪,中东就因为战争不断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这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东战乱的原因。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探秘中东”这条线索贯穿本节课,整堂课的进展非常顺利,学生保持了高度的热情,课堂一直保持热烈而有序的状态。我这样设计问题,意在让学生以中东地区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来体会和感受对和平的渴望,并能很好的达到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了学生们对这片土地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